2008年的金融危機引發了美國華爾街“地震”、摧毀了大銀行及金融機構的神話。美國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房屋以三位數甚至最低1美元賤賣。彼時,不少人認為毗鄰美國的加拿大必然受到衝擊。然而,加拿大卻像籠罩著被施了魔法的“保護罩”,經濟運行平穩無恙。
  不僅境內沒有一家銀行倒閉,加拿大央行也從未啟動印鈔機來註入流動性,整體房價只跌了20%左右就迅速反彈甚至高於原有水平,市場更沒有窘迫到必須由政府購買金融機構的股份來作為緊急援助的地步……加拿大“幸免於難”的奇跡令世人矚目。
  作為經濟的晴雨表,近日來加拿大股市主要股指一路上揚,多倫多證券交易所S&P/TSX綜合指數創下近6年來最高紀錄。看似毫無特點的加拿大金融體係為何能在金融危機中笑到最後?在風險來臨前一個成熟的世界經濟體該如何未雨綢繆?
  風雨彩虹,鏗鏘玫瑰。加拿大成熟而穩重的現代金融體系管理開始為世人所矚目。據悉,中組部專門組織金融培訓班,廣東省副省長陳雲賢等一批省部級官員近日前往加拿大,系統學習“後危機時代風險管理”課程。
  近日,南方日報記者也深入採訪加拿大各大金融企業和學術機構,為讀者解密加拿大的銀企體系,並從中找到可供廣東借鑒的參照經驗。
  南方日報記者 謝夢
  陳若然 賈肖明
  實習生 歐陽李寧
  ■金融故事
  提前啟動預警 避免經濟崩潰
  7年過去了,次貸危機漸漸塵埃落定,這個時候,人們的目光開始聚焦在“楓葉之國”加拿大身上。為何加拿大距離危機爆發地美國僅咫尺之遙,受到危機的衝擊卻最小?
  讓我們把目光投回7年前。2007年初美國住房市場已逐步降溫,當歐美還陶醉在泡沫的美妙中時,敏感而謹慎的加拿大已經開始提前行動。
  加拿大財政部長弗萊厄蒂果斷指導加拿大按揭和住房公司,用250億加幣從銀行購買抵押貸款,用現金取代他們資產負債表內的貸款,並鼓勵銀行放貸防止信貸緊縮。加拿大央行也啟動對所有主要行業的參與者提供貸款以回購資產,使公司持有充足現金得以繼續運作。
  “我們換來的結果只是經濟的階段性衰退,但不至崩潰。”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相關部門主管Jack告訴南方日報記者,加拿大採取的救市政策在未嚴重影響流動性的同時,將貸款損失控制在最低限度。隨後,央行將利率維持在超低水平以促進經濟增長,加拿大金融市場又慢慢重拾信心,經濟開始漸漸複蘇。
  “加拿大政府、監管機構、中央銀行和各大銀行在對金融危機影響的控制和促進經濟快速反彈上,都應該獲得贊賞。”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曾智華向南方日報記者表示,加拿大住房信貸及其衍生物在發放政策上並不如美國寬鬆,這一點恰恰為加拿大大幅度減少了次貸危機對本國市場的衝擊,在全球範圍的危機應對中可謂“一枝獨秀”。
  “加拿大的金融儲備也比不上美國,但我們的優勢在於‘保守自力’。”Jack強調,這有賴於加拿大金融體系的穩定、安全以及加拿大對法律的尊重和嚴格執行。
  銀行風控嚴格 杜絕高危投資
  加拿大的銀行一直以審慎和保守的經營策略著稱,在次貸危機席卷美國的時候,加拿大房屋貸款政策由於堅持高比例首付而避過一劫。這體現加拿大資本市場的風險管理水平,也引來了全球的關註。
  據當地學者介紹,加拿大的銀行體系被公認為是全世界最保守的銀行體系之一。銀行的政策和加拿大經濟發展綱領緊密掛鉤。一方面,執政的保守黨堅持外松內緊的經濟發展政策;另一方面,銀行的保守借貸以及健全的信用機制形成了嚴格的監管和風險管理操作體系。
  加拿大的政府管理設定了很多安全法規和標準來限制企業進行高風險投資。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相關部門主管Mark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一家在加拿大經營的日本公司,其收益用加幣結算,而其啟動資金和損益報表則按日元結算,如果加幣貶值,那麼這家公司就會受到外匯波動的影響。這時候,銀行的作用在於,它們會向該公司銷售金融衍生物以避免加幣貶值帶來的損失。在銷售這些銀行產品的同時,銀行是處在一個未平倉合約狀態。風險管理是為了確保這些企業從外匯結構性產品,到利息產品、股票、商品,甚至是信用產品,不會給銀行帶來不良的風險。
  同時,特別是在金融行業,對於銀行的資本控股有著更高的要求、限制和審核把關。加拿大金融機構監督辦公室是專門監管加拿大銀行的監管機構,其與銀行之間有著頻繁的會議溝通以確保銀行嚴格遵守資本控股和報告。尤其是新巴塞爾協議出台後,監管機構會對銀行的交易賬戶進行基本審查,並採用多種新的措施來評估銀行風險管理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某家國際著名投行就曾經發生一筆20億美元的虧損,部分原因源於風險管理部門對虧損影響的誤判和對潛在風險的低估,從而失去了對投資判斷的客觀性。相比之下,加拿大的風險操作一直以來都處於非常穩健的發展之中。
  正是這些看似毫無“驚喜”和靈活度可言的加拿大金融體系,成為抵禦危機最強有力的武器。
  強化風控體系 長遠一定受益
  採訪中,加拿大不少金融機構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中國暫不是加拿大的最主要金融盟友,但中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是加拿大在經貿關係往來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伙伴。尤其是加拿大在歷經金融危機後自身在管控上的經驗,或可以為中國提供參照。
  以利潤為導向,美國華爾街一直以來都走在金融創新的前沿,但巨大的回報意味著巨大的風險,次貸危機的發生也是必然的結果。作為美國的鄰國,加拿大選擇了謹慎之道,境內的銀行一般會採取相對溫和的手段,以其他銀行的失誤為鏡鑒,不斷提高和完善自身的風險管理的方式,獲取“可調控風險的回報”。
  據當地學者介紹,當前,加拿大聯邦政府把很多時間和財力都放在控制金融機構風險上,而服務則交給下級的省市自行管理。此外加拿大還成立了FCAC(加拿大金融消費者管理局),專門負責保護金融消費者,金融消費者管理局還具備對監管機構的強制執行權,主要針對投資市場的欺詐和內幕操作。加拿大6大銀行占市場份額高過90%,而監管和風險評估部門在這些銀行的人力配比和話語權很高。
  在保險體繫上,加拿大的儲蓄和投資賬戶擁有兩種保護基金:由政府提供的the Canadian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CDIC) 代表了政府對儲蓄戶口的10萬加元破產保險金;而由金融產業組織聯合組成的Canadian Investor Protection Fund (CIPF)代表了金融產業對投資戶口100萬加元的破產保險金。此外,法律規定加拿大的6大銀行都必須在運營資產以外持有特別保證資產,如果發生周轉失效或者市場崩盤,金融機構可以激活此保證金以保證在不使用政府和納稅人稅款前提下的緊急運營。
  “部分中國金融機構為搶占市場制定出一系列考核指標,為完成考核指標,急於做大存貸款規模而忽視了對自身風險的充分估計。”曾智華建言,廣東作為中國經濟大省,在進行金融改革的過程中,希望在風險和信用體繫上加大改革力度。特別是對風險體系的完善,可以阻止下一場信用危機的到來,長遠來看一定是受益者。
  ■報道反響
  作為一家經營珠寶飾品的外貿企業,經常要同香港客戶打交道,我們非常關註粵港金融合作的機會,南方日報上周六推出《合作互通讓金融要素流動更自由》,我讀了好幾遍,也很受啟發。特別希望廣東和香港之間的金融市場能夠有更密切的聯繫,我們這些中小企業也能享受到香港市場的低息人民幣貸款。
  ——廣州荔灣區企業主賀女士
  ■絲路“金”語
  打造創業節目
  為企業支招
  目前,中國還不是加拿大的主要金融盟友。但在2010年中國成功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加拿大更加青睞與中國的經貿往來。
  從2013年開始,繼美元後,人民幣已經超過歐元作為貿易融資使用最廣泛的貨幣,世界各地城市都在競相建立人民幣交易中心。新加坡、倫敦和法蘭克福已經和中國簽署了貿易協定,並享有寬鬆的外匯政策。
  多倫多是加拿大的金融中心,與中國的貿易協定也在談判之中。加拿大財政部長吉姆·弗萊厄蒂(Jim Flaherty)已表態積極支持貿易協議的簽署併為早日實現這一目標努力。
  在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工作的Mark說,對於廣東來說,作為中國國內貿易樞紐之一,其未來業務量的增加是毋庸置疑的。當人民幣成為主要借貸貨幣提供給外企時,更多、更自由的貿易流將在廣東省落地生根。中加銀行與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也會因此更加豐富,熟悉兩地貿易環境與政策的人才會在就業方面更有優勢。
  Mark還提到,加拿大有一個名為“龍穴”(Dragon's Den)的電視節目,由5名成功企業家組成評委,讓候選企業在節目現場得到現金註入和商業巨頭的意見。當然,成功與否不僅僅取決於產品的創新性,更在於創業者是否擁有企業家的潛質。廣東本地媒體可以借鑒做一檔類似的節目,不僅僅為候選企業提供資金來源,對電視機前的企業家們,也是一個很好的參考。
  ■廣東實踐
  向加拿大“取經”
  學習財富管理之道
  國內證券行業也早就開始向加拿大“取經”。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國內的證券行業便開始意識到,無論是資本市場的風險管控還是財富管理,加拿大都是極好的借鑒對象。為此,廣發證券聯繫了加拿大國家級金融教育和考試機構——加拿大證券學院(CSI),為員工開辦“中加證券業務專題培訓班”,從2007年至今,該培訓項目已連續舉辦4期。
  據瞭解,在2007年到2010年4年間,廣發證券曾先後派了4批共120多名證券從業人員學習財富管理,並考取加拿大證券學會理事會授權頒發的“註冊專業財富管理師”(CSWP)頭銜,培養了廣發證券首批財富管理師,而這批人回國之後,成為廣發後來成立的財富管理中心業務開展的基石。
  “取經”課程強度不低,每一期培訓的課程都長達1—2個月,學員在多倫多大學內集中學習,課程培訓的內容覆蓋面極廣。2007年的課程側重於加拿大證券從業人員資格考試課程、證券行業一級市場業務等課程的學習;2008年側重於加拿大證券從業人員資格考試課程、經紀業務與《財富管理精要》課程的學習;2009年和2010年則側重於《財富管理精要》、《構建高凈值財富》和《管理高凈值財富》的學習。
  “對加拿大財富管理課程的學習,對廣發證券影響是深遠的。”參加過該培訓的廣發期貨董事長趙桂萍回憶到,“我們把財富管理課程放在廣發證券平臺上,做好課件,對國內員工進行轉培訓,覆蓋面達到幾千人。雖然當時培訓花銷不少,但這批學員回國後帶來的價值遠遠大過投入。”
  廣發從2007年就開始倡導的對客戶服務體系的構建、財富管理業務的投入都與當時的培訓經歷密切相關。“很多投行的同事去了之後發現,他們和機構客戶談的時候思路更寬。”趙桂萍說,這樣的經驗讓廣發證券越來越確信,非常有必要走出國門,學習發達國家投行市場的經驗。而她本人,也把加拿大風險管理和投資者教育內容融入到新著《投資者教育》一書中,深入闡述投資者教育與投資者保護、財富管理之間的重要關係。
  總策劃:張東明 王更輝
  總指揮:王垂林 孫愛群
  統 籌:郭亦樂 郎國華
  執 行:賈肖明 金強 張迪  (原標題:不貪婪講風控 楓葉之國笑到最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bnbdtdckco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