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4年海南高考語文剛剛結束,作文題目一公佈,就引起了網上強烈關註。網友紛紛投稿南海網,參加“網友寫作文,名師來點評”徵文活動。截至下午4點,已經收到來稿110多篇,南海網擇優評選網友作文,並配發海南華僑中學語文老師王嫣雪和文昌中學語文老師林翠薇的評語,以饗讀者。以下是南海網網友“安妮”所寫的高考作文《對生命更完美的詮釋,在於能力的培養》。
  對生命更完美的詮釋,在於能力的培養
  南海網網友:安妮
  動物與生俱來具有生存能力,生存需要食物,於是它們捕食;生存需要空間,於是它們競爭和攻擊,如果不再讓動物去捕食去競爭,那麼它們會逐漸地喪失生存的能力,無法獨立,任何需要不靠自身的努力就可得來,這樣的不勞而獲久而久之會使之產生強烈的依賴性,當它們再次失去這種依靠時,那麼面對喪失生存能力的動物的,就是死亡和毀滅。
  曾在假期看電視時看過這樣的一篇報導,人工飼養的老虎獅子,在放生前,必須經受殘酷的訓練,重新培養它們的生存能力,因為對於這樣的肉食動物來說,沒有捕食能力它們就會餓死;這樣的事實是殘酷的。可這樣的實例在大千社會中應有盡有,曾經在網絡上流行的言論:對於長期人工養殖的動物,”放生就等於放死”。道理是同樣的,在對待如此寶貴的生命時,也許培養它們的生存能力和獨立性,是珍愛生命最好的方法。
  而這也不僅僅局限於自然界,對於我們人類社會,生存能力和獨立性更為關鍵。
  由於家裡只有一個孩子,許多的父母就有意無意地嬌慣、遷就、溺愛自己的孩子,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什麼,百依百順,這使孩子產生了過分的依賴性,缺乏獨立思考和獨立行動的能力,甚至到了小升初時還不懂得自理生活。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吸取任何的生活經驗,這就為長大成人後的他佈下了絆腳石,離開父母后,也許生活對他們來說,舉步維艱。
  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過:“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許多的父母就是在對孩子的過度保護中失了職,但這其中並不包括我的父母,從小到現在,我的父母雖然解決我的溫飽但同時也在培養我的生活能力,或是說讓我嘗試著去一個人獨立完成所有的事,我知道這對我來說是種鍛煉,失去依賴性,也就是對我的未來有個保障,能讓我在沒有任何人幫助的情況下,更好地立足於社會。如今我能夠在學校里和諧融洽地與同學交往,能夠獨自充實地生活,離不開生活環境對我的影響。
  對生命對教育更完美的詮釋,在於能力的培養,而溺愛和依賴則是對未來最大的阻撓。
  王嫣雪老師點評:標題雖長,但是觀點一目瞭然,行文過渡自然,語言平中見奇,用法國教育家盧梭的話一針見血,自身的事例富有說服力,表達凝練,情理俱佳,成就了對生命的詮釋就在於能力的培養的論點。 【詳細】
  林翠薇老師點評:以“我”自述的形式,向人們傾訴“我”的苦衷,一下子拉近了讀者和動物的距離,又增加了人們對“我”的同情。但敘述較為平淡。  (原標題:2014年海南高考作文網友作品26:對生命更完美的詮釋,在於能力的培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bnbdtdckco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